供应山东中科能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水地源热泵、浴池**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水冷冷水机组、中央空调等 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周期动态负荷计算,计算较小计算周期宜为1周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应与其总吸热量相均衡。 3、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实际较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4、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岩土体地质勘查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5、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应与水源热泵机组参数相适应。 6、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宜根据现场测试数据采用**软件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岩土体积回填材料热物性的影响。在缺乏测试条件时,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可按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7、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8、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应水平铺设,可不设坡度。沟槽深度宜在1.5米与2.5米之间,较上层管覆盖层应不小于1.5米,且应在冻土层以下0.6米。可布置2层或三层,各层埋管间隔应不小于0.6米,水平埋管间隔应不小于1.2米,管沟壁距埋管应不小于0.6米。 9、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20米,钻孔孔径应不小于0.11米,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宜在1.5米以下。 10、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干管坡度宜为0.002. 11、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 12、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铺设供、回水集管的管沟宜分开布置;供、回水集管的间距应不小于0.6米。 1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露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 14、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应不低于钻孔外和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15、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征进行水力计算。地埋管压力损失可按附录C的方法计算。 16、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每KW供冷或供热量循环泵的运行电耗不宜大于43W 17、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承压能力,若室内系统压力**过地埋管换热器与室内系统分开。 18、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应为工作量的2倍,每年冲洗不宜少于2次。 19、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应表明以下内容: 1)设计依据及计算方法。 2)地埋管方式、埋管长度及埋管间距。 3)垂直埋管钻孔分布、数量、深度、孔径及孔间距。 4)水平埋管沟槽分布、宽度、深度及管间距。 5)换热管及集管规格、材质。 6)换热管环路与室内系统的原理图。 7)传热介质、防冻剂及防冻保护温度。 8)循环泵流量及各环路平衡阀、分隔阀的设置要求。 9)检查井位置及其规格。